毒难戒,毒能戒。难以戒除的原因之一是人格特征,通过努力和方式方法把不健全的人格改变成健康的人格,相信毒瘾自然戒除。但我们都知道,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高尔基说过:“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人格有多种多样,不健全的人格也一样。专家们对人格特征的研究一直持续,有着很多很多总结。下文是杂志《内科》2022年12月第17卷第6期的论著文“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6PF人格特征调查与分析 ”,摘录部分内容供朋友们了解参考,如需阅读全部内容可自行查阅该杂志。
目前毒品成瘾行为的心理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关于毒品成瘾行为的心理机制,人格特质理论认为吸毒是个体在空虚、挫折和压力之下,逃避现实和寻求解脱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承受力主要取决于行为者的人格素质和人格特点;人格发展越完善,对自我作出的评价越正确,反之就容易出现心理不稳定和心理危机;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由于缺乏自我调节能力,无法摆脱心理危机,故使用毒品来降低自身的不满和满足自身对快乐的需求。性格是成瘾行为的基础,发生成瘾行为者的人格往往有缺陷,一些人格特质被认为是吸毒成瘾的危险因素,如焦虑-冲动特质、易激惹、易冲动、追求新奇刺激等 。使用大五人格问卷对吸毒人群进行研究,发现吸毒人群普遍表现出高神经质、低责任心的人格特点,使用海洛因、可卡因等毒品的人群在神经质上得分较普通人高。王宣予等的研究提示,强制隔离戒毒男性复吸倾向与其人格特征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 (Cartell 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探讨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旨在为基于人格心理学开展的戒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的102例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强制隔离戒毒人员;(2)男性;(3)年龄18到60岁;(4)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具有读写和理解能力;(5)自愿参加调查,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者;(2) 目前有冲动、暴力和严重自杀倾向者。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和要求,共发放调查问卷102份,收回有效问卷101份。调查对象年龄20到58(39.43±9.10)岁;受教育程度:小学38例,初中53例,中专或高中及以上10例;婚姻状况:未婚50例,已婚33例,离异或丧偶 18 例。调查对象均曾吸食或注射海洛因,其中单纯吸食或注射海洛因59例,合并吸食或注射其他毒品(主要为冰毒、“K 粉”)42例。
毒品使用人群呈年轻化趋势,禁毒、戒毒工作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毒品对人的损害不局限于身体和大脑,还会导致吸毒人员出现心理问题、精神疾病并损害他们的社会功能。吸毒人员多伴有焦虑、抑郁 、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精神疾病。有些吸毒人员在毒品的影响下可出现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有些甚至参与犯罪,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所以,大力开展禁毒、戒毒工作势在必行。吸毒人员常表现出冲动激惹、追求新奇刺激的人格特点,而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戒毒人员的戒断治疗和复吸。因此有必要通过分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为进一步提高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本次调查的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中青年为主,受教育程度偏低,以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为主。这与徐秀娟等对强制戒毒人员、吴幼华等对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年龄分布和受教育程度描述结果一致,表明吸毒人员存在一定年龄分布特点、文化程度偏低,其原因可能是这一类人群较早接触社会,缺乏对吸毒危害的认识,有一定经济实力后,缺乏自我分析判断能力,导致一些人使用毒品来摆脱对生活或者其他事情的不满和提供对快乐的满足。从婚姻状况看,已婚者比例偏低,其原因可能为由于长期吸食毒品,家庭经济负担大,难以维持稳定的婚姻。本次调查的部分调查对象除了吸食或注射海洛因外,还合并吸食或注射冰毒、“K 粉”,导致毒性危害更大,这与王艳芬等对海洛因滥用者调查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除了传统毒品滥用外,新型毒品滥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同时流行的原因可能有:毒品在药理作用上的相近性,海洛因和其他被滥用的毒品都是作用于大脑的精神活性物质,能使人产生特殊的精神效应;一些吸毒人员通过几种毒品同时或交替滥用,以寻求欣快感。
本研究采用16PF调查101名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人格因素特征,并将其与中国成人男性常模比较,结果显示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忧虑性、紧张性等人格因素的原始分高于中国成人男性常模,而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等人格因素的原始分低于中国成人男性常模,提示该调查群体性格外向、好强固执、容易兴奋、冒险敢为、世故、易忧虑抑郁、易紧张、群体知识匮乏、抽象思考能力较弱、情绪易激动不稳定、随群附众、缺乏自律性。这与尹露等对海洛因滥用者的人格特征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年龄增加,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6PF人格表现为乐群性先降低然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可能提示年青时初入社会对社会抱有较大的乐观态度,但随着年龄增加,人生阅历增加,对社会的冷漠增加,后期随着多次进入戒毒所行规范戒毒治疗后可能可以减轻毒品对其人格影响。另外年龄增加,敢为性表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提示随年龄变化伴随学识和见识的增长,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表现越谨慎。
综上所述,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与一般人群有明显的差异,关注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毒治疗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其人格的复杂性。但本调查研究存在样本量偏小,选择偏倚(单中心研究)等不足,今后的研究可克服上述局限,对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进一步探讨,使基于人格特点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更有成效。
推荐阅读